如何打造地理高效课堂
[2014-04-01] 作者: 来源: 点击:12685

社会在飞速发展,经济在不断增长,社会将会需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给我们的教育事业也增加了很大的压力。我们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未来人才的质量,作为地理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具体体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追求的目标。所谓高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进步或发展。那么应该怎样上好一节地理课呢?怎样打造高效课堂,使我们的学生学得轻松,掌握的牢固,思维活跃,将来会更有所作为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一、高效地理课堂应注重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是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一个手势,一句话,一句恰如其分的表扬,甚至一个微笑,都能给学生一个奇迹。学生的心理世界是丰富的,是可以开发的,我们教师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帮助学生渡过难关是必要的,但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要不断传递渗透地理思想,要让学生自己体验和感受地理思想的微妙,不断开发思维潜能。这中间老师是支持者,是引导者,是伙伴,是地理思维火花的点燃者。教师也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地理场景。所以教师在讲地理课时,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去渗透地理思想,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和地理思维,不断挖掘和开发各种资源,为学生学好地理打下一剂强心针。

    成功的地理教师都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灵活选用故事、做游戏、猜谜语、举实例、编口诀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008年我国汶川大地震后,我及时组织学生结合在学校讨论如何避震,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他们学到了有用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习“中国水资源”这一内容时,我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查家乡的水资源利用情况:(1)当地用水资源有哪几种类型?(2)当地用水分为几类?等等。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组指定一名学生作为课题负责人,各小组带着自己的课题进行探究活动,最后全班汇总。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家乡水资源利用的类型,并提出一些节水的建议和措施。如果每个地理老师都能巧设问题情境,营造良好氛围,构建多彩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追求导入新课的有效性、问题探究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激发兴趣的有效性,那么教学效果的“立竿见影”,高效课堂就打造成功了。

    教学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问题情境设计应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设计的问题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是提出的问题要注意难易适中,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三是对于难度大的问题,设计上要呈现梯度,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解决问题,感受在探究中获取知识的喜悦。例如在学习《世界人口》这节课时,我设计了“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对当今社会有何影响?”“正确的人口政策是怎样的?”等问题,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开阔思路;也可以抓住中心和关键,全班进行讨论,各抒己见。通过对问题的引领,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在这个环节里,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争论等活动,促进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而教师的适时引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地理课堂中多媒体的使用必不可少。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通过制作PPT课件、浏览互联网网页、建设专题学习网站、观看录像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加地理教学素材,使教学更手段富有实效。

近几年来,我校电子白板和一体机的配置后,突然间课堂教学变得有滋有味了,大量的有关图片插入、动画、声音和地理知识结合起来,不仅使同学们学习地理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而且有些地理知识更加容易掌握了。课堂既能展示大量的地理信息,又能进行大量课堂反馈练习,还能展示一些不易理解的问题。很多地理概念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自然完成,多媒体为高效课堂提供了平台,学习、探索、归纳、总结、结果展示一气呵成,再加上图文并茂的效果,使学生多方位、立体型感知,教学效果很好,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在阅读“我国东部雨带的移动示意图”和“锋面雨形成示意图”时,如果让学生看这些静态的地图,学生很难掌握雨带移动的规律和锋面雨的形成过程。但用Flash 软件把它们设置为动态,即在不同的时间显示雨带移动的地区,动态显示冷暖气流相遇交锋的过程,即使教师不再说明,学生也可以明白图的意思,并且在其头脑中留下雨带移动和锋面雨形成的情境。这样,就把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了,从而有了显著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师的情绪会时刻影响高效的地理课堂。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精神饱满,情绪控制适当,既不缺乏激情,又能娓娓道来,眼睛、微笑,一个手势有时能给学生以无穷的力量,帮他们树立信心。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的产生。一次偶然的失误回答,如遭到大声呵斥,可能会给刚刚起步的人生,画上句号。面带微笑的教师在站上讲台的那一瞬间,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同学拉回到课堂中。整个课堂学生能看到,能被无形地感染。学生的回答、积极思索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出来,能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学生的自信心在不断增强,并且思维更加积极,学习成为一个自发主动的过程,从而引导大部分学生也积极参与进来,学习效率自然也就上去了。

 

    四、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是地理高效课堂的一部分。

地理课堂要注意设置一些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题目。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部分,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善于从多角度、多渠道、多方位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在反馈中多问几个能不能这样想,或者那样做,有没有更好的解法等等,让学生不仅仅只把题目做完,而且去考虑这个题之外更多的东西,培养学生全方位立体性思维。一堂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运用本课内容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让地理课堂真正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达到高效课堂。

   在教学《地图》这节课的“不同的山体形态”知识点时,我请同学们伸出自己的一只手,拇指放于掌内握成拳,假设它是一个山体模型,然后找出山体模型有哪些地形。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而4个手指从根部起的第一节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间缝相当于山谷。向手背上撒些水,水顺着指缝向下流,说明山谷是集水的部位,往往成为河流的发源地。手的小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即平时人们所说的悬崖。在进行形象演示的同时,师生共同参与,积极展开讨论,发挥学生的思考和想象能力。

 

    五、高效课堂应注重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

    我在地理教学中时常发现一些学生,教师布置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没有自主去看书学习的习惯,依赖性很强。一遇到难题,不专心思考,总想问别人。结果时间一长,养成不能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习质量自然上不去。这种学生平常学习可能给老师的感觉还可以,可是到了考试的时候,很多题不能独立完成。地理有效教学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教师只是扮演“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为学生创设一种有利于地理有效教学活动的情境和途径。学生从始至终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1)选题的自主性:地理有效教学尊重学生对研究课题或项目的自由选择,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所熟悉的社会生活中去选择课题或项目的内容并做出最后的决定。只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的内容,才能使学生倾注全部热情,认真地进行学习,有效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2)课题组成员组合的自由性:兴趣相同的学生自由组合成课题组,有利于全员参与和开展学习研究。(3)学习过程的自觉性:因为有效教学不是教师强迫学生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学习的积极性必然提高,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尝试,去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使学生能主动接触社会生活实际,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

 

     六、剖析地理原理,指导学法

    自主学习不同于自学。自学是没有老师指导,自己独立学习。而自主学习有赖于教、学双方的良性互动,需要教师经常组织、启发、点拨、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逐步培养起来。

    高中地理有关地理规律的内容很多,例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规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海水温度和盐度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地质演变规律、城市演变规律等。如果能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或演变方面的规律提炼,则有助于学生归纳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其次,要善于对习题进行归类分析,细心揣摩答题思路,精心总结解题规律,认真解剖思维障碍,从而能够得出每一类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从中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超越。

    例如,日照图图形变化多,情境变化大,知识跨度广,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其实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方法提炼和实际应用,则日照图也是不难的。因此在课堂中可以通过能力立意型习题的解答和反思,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自己所用的解题方法是否科学,与其他同学的解法对比,谁的解法更灵活和更有创意,哪种解法更具有简洁性和技巧性;如果习题的情境和解题条件变了,应该如何进行解答;日照图的判读是否有规律可寻等。通过学生的讨论,最后归纳出日照图解题时应该抓住的规律。

 

    七、教师应了解一些学生的认知规律

上好一节地理课不容易,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但要竭尽全力,而且要坚持不懈,要有耐心,不要操之过急,我们是教会学生去学会学习,我们的想法和学生的想法有时不能一下子进行沟通,这是正常的。我们要沉住气,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时间,我们的方法和做法应该是合理的,不要动不动说学生真笨,这么容易就不会做等之类的话,这样做不但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反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一句话,不要把我们的思维强加到学生的身上,而时刻为学生着想,使我们的课堂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八、师生和谐互动,获得生成性知识。

芝加哥大学教授莱恩·艾斯奎斯认为,教学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边活动,不仅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课堂教学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这样学生就会在满意、愉快、合作、互动和互助的积极情感状态中学习。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学生的声音就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例如,在教学“青藏高原的湖泊”时,教材里只说到青藏高原的湖泊是以咸水湖为主,为什么是咸水湖却没有涉及,于是我鼓励学生探讨这个问题。有的学生说是因为当地气候问题;有的说是因为青藏高原有丰富的钾盐,所以湖水咸了;有的认为是当地雨水少,蒸发量大的缘故。对学生提出的每个答案大家都可以争论,发表不同的见解,同时我都给予客观积极的评价,学生受到鼓舞,士气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