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地理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14-04-07] 作者: 来源: 点击:18615

一、问题的提出

1.学生发展的需求:前苏联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说:自主之所以重要,首先不是它在生活中有用,而是它符合创造性的自我发展。离开自主,人就不可能获得发展”。而高中生渴望发展,有主动学习的需求和欲望,我所任教的学校是天津市首批重点示范校之一,通过开学一个月的观察和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可以说有热情、有想学习的动机但不知如何学,缺乏正确的学习方式。

2.课程改革的需求:《高中课程标准》指出: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标志着这次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他主学习为自主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三个转变中,最重要的途径是努力实现“变他主学习为自主学习”。只有当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3.国家教育发展的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于高中教育明确指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

4.教师的需求: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师单纯追求教学任务,忽视学生心理需求,并且教学工作还存在着弊端,以教师教为中心,课堂上进行“满堂灌”、教师“讲授欲”极强,重教法,轻学法,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在课堂上,师生做了很多“无效的劳动”,教师逐渐失去职业幸福感,出现职业倦怠,抑制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针对以上原因,要求我们的地理课堂要围绕新课程,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课堂模式的转变,尤其是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成为目前课堂改革的当务之急。

 

 

二、概念的界定
    1.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通过课堂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和效率的课堂,最大化体现它的“有效性”,相对于“低效”、“无效”而言。

2.自主学习

我国学者一般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我国学者庞维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鉴于对自主学习的以上理解,本论文中“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策略、持久、可自我调控的学习。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1.学生有坐享其成的心理,主动性不强

在课堂中大多数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缺乏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时,学生往往把这一时刻当成放松的时间,左顾右盼,没有把注意力放在问题上。例如当我提出结合生活实践和图示信息,试总结昼长的计算公式时,一部分学生或趴着、或闭上眼休息,或坐在旁边听别人说、看别人做,最后做个无功之臣,坐享他人之成。这些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度不高,他们的听、说、思维能力就得不到提高,也影响了自主学习的效果,最后,不得不由老师来按照原来的教学方法进行灌输。更体现不出高效性了。

2.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的方法

在传统教育形式的影响下,教师已习惯于老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的教与学的方式,学习成为单纯的传承知识而疏远探索研究。即使教师已调整授课方式,预设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反馈----总结等环节,但有的学生不愿意独立思考探究,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在学习中提不出问题,经常处于无问题状态,只有被动地接受;有的学生不会选择学习目标和方法,或者简单仿效同学的做法,有的学生在合作交流讨论时,没有主见,人云亦云,或者对发言不感兴趣,在研究问题时,不知道究竟要研究什么,如何下手。

3.部分学生对地理课不感兴趣

学生上课缺乏激情,上课无精打采,学生很少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学生很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计划和规定自己的学习时间。学生因此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教师原因

高效课堂,对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老师掌控课堂,驾驭课堂的能力更高更强。导学案的设置成为了高效教学的保证,但由于导学案设计比较模式化,教师设计的问题不够明确等原因导致学生自主学习出现困难,还有小组合作人员分配不尽合理,使学生在讨论问题、交流学习时流于形式,有的学生还没有发言,讨论就完了,导致学生自主性学习发挥不平衡,更谈不上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来达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策略

课堂是知识传递的交接地,是智慧交流的演练场,是心灵交汇的宣讲台。它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更是教师实现人生理想的地方。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细节成就完美,于细微处见功夫,是当下课堂教学真正走向有效、高效的法宝。李炳亭在《高效课堂22条》中:高效课堂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1.兴趣的培养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动力。

(1)借助创设问题情境

即创造意境、制造悬念等。这种问题的设计,一定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其内容必须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它最好是逆向思维的、发散思维的或者是立体思维的问题。这样,它既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使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求索,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则起主导作用。例如:第一堂地理课,我并不急于讲新课,而是向学生展示一系列的教具——地球仪、三球仪、天气预报符号等,学生立刻就睁大眼睛,发出疑问,我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被激发起来。

(2)借助多媒体手段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尤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地理教学。多媒体它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于一体,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可使学生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它创设了逼真的教学情境,渲染了活泼的教学氛围,令学生耳目一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呈现立体化,多方位化,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恰当的用好多媒体,无疑会对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城市地域结构内容时,我采用影像方式,让学生观看《天津  我可爱的家乡》视频,通过观看视频,我和我的学生被天津的巨大变化而感染,品味歌词我们了解了天津改革开放30年来的辉煌成就,同学看的认真、听得仔细,由这个视频演绎的相关城市问题被学生一一提起,学生在体验中进行了合理的知识建构,并能准确阐述原理,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热情高涨。同时教师注重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学生产生共鸣,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努力创设和谐向上的心理环境。

(3)借助生活中的地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地理环境对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影响深远,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标准》制定“内容标准”时所遵循的重要指导思想。它强调的是让学生感受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与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生活离不开地理,感受到地理的魅力,从而产生地理学习的需要。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就必须增加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并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容,让学生理解不同生活方式的地理背景,形成对自然的人文关怀,更好地适应生活、欣赏生活、规划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在地理教学中体验现实生活。在学习“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冷锋”时,我特意选择冷锋过境,天气明显有变化的那天讲,并提供此前几天的天气预报资料,并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学生伴随着窗外雷雨交加,透过生活中的现象明白了道理,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

2.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地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四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学习的柺杖。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对学生多作学法指导。学生具备了会学的能力,才能产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1)学会阅读,提取信息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阅读课本知识,找出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做好读书笔记。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阅读不仅要阅读文字,还必须突出图像的阅读、观察与应用。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包含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在教学中给学生介绍每种图学习技巧,看地图时先看图例、后看图,先看面、再看点,学习时按照图—文—图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新的内容时鼓励学生自己先看图,再看文字,然后再把文字落实到图上。通过努力,学生不仅提高读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也会有较快的提高。

(2)学会比较、分析和综合,归纳原理

阅读后遇到问题就要思考,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分析与综合、归纳的过程。同时,根据不同的地理内容,需要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区域地理特征,锋面类型等常常需要通过运用比较方法;掌握地理成因、规律、分布等常常需要进行分析和综合。

(3)学会语言组织,描述地理事物等

学生能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明确把握关键点。

(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础,教师应从第一节课就对地理的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学习的环节包括预习----自学----互动----展示----质疑----总结等,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教师设计教学时也要紧紧围绕它,同时加强学习过程的检查。

3.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

教学方式是直接影响学习方式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调整原有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的殿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利用学案导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开发、整合资源,为学生学习搭建平台提供实践场、体验场。

如我在每节课前设置五分钟的演讲,问题,演讲话题要围绕与地理有关的内容,演讲者自行搜集资料,撰写演讲稿,学生可以就演讲的话题提问题,请演讲者或老师回答。演讲从无学生主动报名到现在的踊跃参加,课堂预热效果大增,主动参与的热情高涨并一直延伸到整节课,由于话题要运用地理原理、地理概念等,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小组合作探究时,人人争着发表见解,课堂效率稳步提升。目前话题已从当时的命题延展到生活中的地理,学生已不觉中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与地理课真正结合起来。良好的氛围既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提供条件,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活泼开朗的个性。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的赞扬和鼓励消除学生的顾虑,增强学生的信心,更激发学习的热情。

总之,在地理课堂中,让学生自始至终地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能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多方创设自主学习的途径,激发并适时地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要求学习”为一种主动的行为,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