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地理高效课堂中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014-04-15] 作者: 来源: 点击:19199

据教育心理学研究,只有当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掌握了这种学习的技能时,学习才是最有效的。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没有自己的自主学习时间,课堂上一直被老师牵着鼻子在转。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因此,我们必须把自主学习的教育思想,作为一条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原则贯彻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探索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我自己而言,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通过和其他教师的探讨以及学校平时对教师的严格要求,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通过板书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课前预习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

一直以来,在地理教学上,老师总是怕自己讲得太少,或是某个知识没讲到学生没有学到而考试考差,因为这个误区,在课堂上总是从一走进课堂就讲,讲到下课铃打响还意犹未尽。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是一味的在听,但听的过程中似懂非懂,过一两天再问,学生又像没学过一样。针对这一现象,必须让学生提前了解每节课自己要学习哪些知识。因此,在上每节课之前,我都会在教室的黑板一角写上详细的教学目标。学生一目了然,马上会拿出课本及相关资料自己提前预习。例如:在学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这一节内容时,我分为三个课时来和学生共同学习。第一课时主要了解长江的相关内容。在上课之前,我的教学目标这样写:①了解长江的概况(长度、流域面积、上中下游分界线、流经主要地形区等)②掌握长江中下游多发洪涝灾害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措施;③理解长江在不同河段的利用。在学生预习过程中我会在旁边提醒他们,注意从书中找到相应知识并把自己没弄清的问题做上记号。在真正讲解这一部分内容时,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会让学生自己来说,并提出自已的愿望,希望同学们从课本的图形和文字中找到最完善的答案。这样学生就会很踊跃的说自己的观点,最后我自己补充完整就可以了。第二个问题通过1998年洪水作为案例,引导学生来共同探讨。第三个问题学生会觉得有些难,因为课本上没有明确的文字说明。学生会觉得这部分内容课本上没有,但老师提出来了,应该比较重要,会主动拿起笔来做笔记。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并让他们在课堂上也找到自己的价值。

二、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设问,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学生主动、积极、愉快的情绪是提高课堂关键所在。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努力,最后的结果就是要使尽量多的学生有主动、积极、愉快的情绪来参与教学。也就是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了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用恰当的方式来创设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从视、听、触等多方位积极为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充分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创设问题情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地理教学中经常接触的方式主要有单纯的语言、文字材料、图片、音乐、视频短片等。选择恰当的方式,给学生的感官、甚至心灵带来冲击,使之主动参与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地震的成因及带来的危害时,改变以前教学中通过课本来讲解的方式,先给学生播放一段2008年汶川地震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地震的强大破坏力,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撞击,再通过科教视频向学生展示地震形成的原因,最后再播放防震的知识。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让学生即掌握了课本知识,又能学到防震的生活常识,同时又能通过震区人民的遭遇激起学生的爱心。在进行黄土高原的教学时,先播放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陕北民歌《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学生从歌词当中感受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而后展开教学。  

2.用有技巧的语言来来表达问题。问题的提出必须以语言为凭借,教师通过巧妙地措辞、情趣盎然的描述、鞭辟入里的分析、恰到好处的点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四川巴山地区降水为什么总是在夜间?”,“巴山夜雨涨秋池这句诗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同学们能用我们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是“夜雨”吗?”两句话提出的都是同一个问题,但语言的运用是不同的,很显然,后者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提出的问题要能贴近生活。当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与生活相近时,便会对问题产生一种亲切感,学生渴望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所以,生活中的问题与地理 教学的结合点,就是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也就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如,在学习海陆风时,教师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我们在白天和晚上去海边,站立在海岸上,风向有什么不同?”,这样的问题学生会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去海边玩耍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事情,陌生是因为他们没想到这其中也包含了地理知识,因而更 容易激发学习兴趣。  

4、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感觉到乐趣。有着近十几年在校学习经历的高中生,已经对“你问我答”的提问方式非常熟悉,熟悉也就无所谓兴趣。既然如此,我们就要突破传统,创新问题设计,把问题内容寓于游戏之中,把学生至于游戏角色之中,大大增强问题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如,在进行工业集聚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创设三种角色:企业家、当地的居民、政府行政领导人,学生自愿选择充当其中一种角色,从该角色的立场出发,阐明工业集聚的优缺点。  

三、鼓励学生要有大胆、超常的想法,允许学生犯错,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和追求中形成问题意识。

现在的大部分高中生,在心理方面特别脆弱。上课时,遇到问题总是怕说出自己的观点,一则会觉得如果说的不对同学笑话,二则怕老师责怪。所以当老师提出问题后要么不回答,要么大家一起说。导致有些学生上课越来越不愿意动脑思考问题,进而在课堂上感觉不到学习的成就感,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尝试一些新的方法,只要学生愿意思考,有自己的想法,教师都不要定性的去评论学生的错误。如在学习必修三第四章时,课后有一个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我没有直接让学生看课本上的材料回答问题,而是在学习前的几天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通过自己家乡的变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资料),说明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要依靠什么?并告诉学生,我们专门给时间让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过几天之后,当我让学生上讲台上去展示自己的成果时,一开始学生都不愿意主动上去,我就找了一个平时不怎么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学生,让同学们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建设说了很多,等这个同学说完,同学们自发的给这个学生鼓掌,然后我又抓住时机对这个学生进行了表扬。下面的同学大受鼓舞,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还通过不同的方式收集了不少资料。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从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让我发现了学生的不少长处。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需要教师去正确的引领,探索把时间还给学生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一套完整有序的几步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有效性,能促使学生建立完整而有序的认知结构和情感序列,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