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民情送政策,做实事增党辉
[2012-10-11] 作者: 来源: 点击:19018

     烈日下他挥汗如雨,帮农民栽苗;晚霞中他行色匆匆,做调查走访;田垄上他神色凝重,忧田间旱涝;农家里他谈笑风生,察民生民情……他就是市“三万”活动襄阳市第三中学工作组驻村组长、市三中纪委副书记张建。
    “三万”活动襄阳市第三中学工作组负责的是枣阳市车河管理区的徐岗、檀楼、李集、王畈四个村。这几个村子位置分散、地理偏僻,给工作组活动地开展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然而由于张建同志的精心组织,悉心安排,大家的工作才开展得有条不紊。
    活动一开始,在工作组组长段银桥副校长的领导下,张建同志就对工作组成员进行了培训。3月12日,当段校长带着工作组成员来到车河境内后,张建同志便一路向村民打探。得知了这几个村的分布后,他果断地建议把大家的工作分为两个阶段:徐岗和檀楼由于相邻,离襄州近,设为工作的第一站;王畈及其相对较近的李集要过了车河农场场部,设为第二站。这个建议立即被段校长认可,工作组也随即询问当地村民,找到徐岗村并联系上了该村会计胡文洲。在见到会计以后,张建同志又通过胡会计电话联系了该村村支书兼主任,得知该村主任也叫张建后,便与他攀起了亲戚,瞬间拉近了彼此的感情。
    正是由于张建同志高效的组织,工作组在工作第一天就与各村村主任通了电话,并向他们通报了我们的计划与部署,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万”工作的重要意义就体现在对村民走访的全覆盖上。为了做到这点,张建同志带领工作组成员顶酷暑,冒风雨,坚持走访到每一组,每一户。为了做到这点,他克服了很多困难,想了很多办法。
    王畈村是个大村,过去有八个小队,现在整合成了五个村民小组。每个小组之间都等间隔好五六里地,最远的组之间能隔十几里。而且每个小组内部也很分散,有的小组每一处聚居地只有四五户,很多时候都是一个偏远的山洼里只有一两户。如果仅靠脚走,进度根本无法保证。为了保证能做到走访全覆盖,张建同志便积极联系村主任、村小组组长,希望能租用农户的摩托车。然而农户家的摩托车数量十分有限,农民根本离不了,也没有多余的。最后,张建同志只好从襄阳的亲戚家借了一辆小汽车。我们在走访中就一路行走,一路停靠,一路察访。在村子深处,很多地方都是没有公路的,工作组便把车停在老乡家,下车步行,深入走访。等工作组回来取车时常常都是夜色阑珊了——而工作组的同志们已对此习以为常。
    为了联系上外出打工人员,张建同志又找到车河管理区(车河农场场部)。张建同志找到了车河场部的工作人员,调出了外出人员名单,并打印成册。此后,张建又找到了各村的负责人查找到外出人员的电话。张建向这些外出人员群发短信,告诉了我们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并征询他们的意见。许多外出务工人员都对此积极回应,并表示了感谢。
    由于车河往襄阳方向一天只有一趟班车,工作组绝大多数情况都只能靠走路去走访。一次工作组去场部的车河卫生院和学校查看民情,回来时已经错过了班车。二十来里的路只能走到所驻的徐岗村。 回去的路上步行了一个多小时,还没走到便突然下起了大雨。不一会儿工作组的干部们身上就淋湿了。恰好在那时,檀楼村的胡会计骑摩托车经过,大家挤一挤搭了一程才没让包中的文件淋着。
    在积极做好走访工作的同时,张建还热心参与农民的劳动。4月中旬的一天下午三点,张建和工作组的同志们从场部回到了李集村,看到了之前已走访过的一王姓村民正在栽棉花,便立即下到地中前去帮忙。大家帮着挑水、浇水、移苗、栽苗,等到三四亩地的棉花都栽好,已是晚上七八点了。
    在走访中,工作组收集到了农民的很多困难,张建同志便代表工作组将这些意见转达给了管理区的有关部门。有些农民遇到了困难,张建干脆直接联系襄阳市的有关部门和相关专家。李集村民戴天军是个养猪大户,防病治病一直是他比较揪心和棘手的问题。在得知戴天军的困难后,张建同志及时联系上了襄樊学院的一位动物检疫专家,请专家直接与农民对话,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
由于本身是教育行业的,张建同志便非常注重对农民教育问题的关注。他在走访中总是特别关注农民对子女的教育,引导、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激励他们的子女刻苦进取,争取在学业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两个多月的走访是辛苦的,但两个月来的收获也是丰硕的。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张建同志带领工作小组的成员们宣传政策、调查民情、建立感情、解决问题。扎实高效的工作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拉近了农民与干部之间的距离,也培养了大家对农民和农村的情感。“三万”活动的走访调查是有限的,大家之间的联系和情感却一定能凝结成永恒。张建同志在这次活动中身先士卒,创新实践,他用自己的言行证明了一个党员干部的觉悟,也为我们的党旗增添了一份耀眼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