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规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的背后,越来越多的留守孩子处在亲情缺失、隔代教育的现实状况中。而当今多元化的世界造就了现代学生思想空前活跃,崇尚独立,个性张扬,喜欢标新立异,学生父母常年在外,隔代教育、亲戚教育在留守学生面前显得苍白无力,父母与学校的配合已经不够现实。留守学生因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管束,易出现如性格孤僻,感情脆弱、敏感,自暴自弃,读书上进的观念淡薄,认为读书无用。父母也没读什么书,同样天南地北挣钱,于是厌学甚至逃学,易养成乱花钱的坏习惯。如何让留守学生也能够健康成长,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也是我们高中教育难点问题,更是我们班级管理的不可回避的现实难题。留守学生问题多,习惯不好,但他们的本质不坏,只是成长中缺少应有的亲情关爱与约束,只要多下些功夫,我相信他们是可塑的,此
一:用细心。用细心收集留守学生各方面的信息,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积累素材。每次接受新学生我都会侧面调查“是否与父母住在一起”这个问题,针对不和父母住一起学生我会特别留意,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一个优点,用这个优点作为交流的引玉,无意中将话题转移到为何没有与父母住一起,谁在照顾你等问题,并采集父母、暂时监护人、亲戚的联系方式等,然后根据情况确定重点对象,课内课外、随时随地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了解他们的思想、兴趣、家庭情况,学习状况、健康状况、生活经历、性格特征等,并把每天的观察情况(优点和不足)详细记录下来,然后进行综合性分析,找到转变他们的突破口,这样就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二、用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老师对学生教育的源泉,是工作的凝聚力,工作的内驱力。细心观察只能反映留守学生的部分外在情况,他们内心世界在想什么?看问题的出发点是什么?等更加深入的问题就要用爱心来实现。在校期间,利用课外时间与他们交流一些学习、生活 、兴趣爱好等话题,比如“进教室的一个鼓励的眼神,出教室一句听懂了没”等;放假期间,留守的学生最怕放假,在其他学生高高兴兴地回家与父母相聚时,他们会变的特别孤单,不知道该到哪里?回家父母不在没意思?亲戚哪里又不愿意主动去?网吧就成了他们的首选之地,迷上网络更是常有的事,放假前我都会提前给他们亲戚打个电话,让他们来学校接他们,让他感受父母不在还有那么多人在关心他,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把自己内心世界完整的展现给你。
三、用耐心。感化留守学生的过程是又苦又累且煞费苦心的,但结果会让你深深地感到宽容是一缕阳光,爱心是一丝春雨,她照亮了学生的心扉,滋润了学生的心田。留守学生父母亲情的缺失,父母约束的无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不良习惯的纠正需要假以时日,切记不可急功近利,他改变了很多,仍有不足,甚至有可能老毛病重犯,此时花了大量心血的你很是恼火,什么“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气话都出来了,你是解气了,有可能把他打回“原形”,他会认为改变了还是问题学生,改变还不如不改变,老师付出白流了,学生努力白费了,改变自己需要坚强的意志力,过程是痛苦的,此时的他们正处在变与不变的拉锯战中,老师的做法可能决定了他们下一步的走向,再伸手拉一把,用耐心征服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不管遇到多大困难老师都会和他们一起努力,不改变就是对不起老师,改变都有了,离成功还远吗?
四、用自信心。树立留守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自己健康成长。根据不同留守学生的性格、优点,让他们充当班级管理的不同角色,让他们找到自信,我也是可以的。利用班级的管理让他们自己主动与同学们交流,融入集体生活,自行解决自己的孤独、内向、脆弱、不自信等问题,进行自我疗伤、自我约束、自我成长,相信留守学生也可以很优秀。
五、用宽容心。宽容心是一粒爱的种子,会在学生的心中萌芽。对特别的孩子更要有特别的宽容特别的爱,对留守学生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要有博大的胸怀宽容他们,允许反复,给予机会。做到以情感人,以爱育人,打开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养成开朗、自信、活泼的良好心理品质。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教师既爱他的事业,又爱他的学生,那么他就是一个十分好的老师了。走进学生的心灵,让爱的春风吹开学生的心扉,温暖孩子的心房,用“五心”为留守学生们撑起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