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干部会上的发言--高一语文组乔磊
[2012-10-20] 作者: 来源: 点击:15929

 各位领导、老师们:
    下午好!
    受校领导委派,今天我在这里把上学期高一语文学科组的工作向大家做一汇报。在上学期期末全市统考中,我校各年级语文学科教学均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这首先得益于校领导对语文学科的高度重视和学校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高一语文组对上学期教研和教学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和总结,以扬长弃短,兴利除弊,相互切磋交流。不当之处,还望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高一上学期,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一、深入扎实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要想取得成绩,就必须团结协作。学校之所以高度重视学科教研,并将其列为学校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其指导思想是所有学科教师都应该认真领会的。高一语文学科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主要体现在三个强调:
    一是强调集体备课内容精益求精。高一年级是第一个使用新课标教材的年级,我们的路走得如何,对以后走入新课改的年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正是因为自感重任在肩,所以为了拿出一个经得起推敲的备课内容,全组经常反复讨论修改,十分慎重。如学习《语文(必修1)》的《囚绿记》一课,本文作者因不屈服于日本宪兵的淫威而被酷刑折磨致死,文中也出现了“卢沟桥事件爆发”的语句,教师用书将本文主旨定位为“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但我们并未盲从,依据突出语文学科人文性的新课程理念,我们对本文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深入解读,最终,我们为本文的主旨加上了如下注解:“对光明、自由的向往是所有生命所固有的,无论是因挚爱而渴望拥有还是因私欲而野蛮侵占都会招致不屈的抗争。物如此,人亦如此。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理解、敬重与热爱。作者面对敌寇宁死不屈体现的是一种生命觉悟,似乎不单单是一种民族气节。”在随后进行的全市教研活动中,我们的理解得到了印证,集体备课精益求精的思想也更加坚定。
    二是强调群策群力,存公费私。要想从集体中获益,就一定要对集体做出贡献。实践证明自私保守是没有出路的。组内所有教师都将自己平时苦心搜极整理资料的毫无保留的拿到备课活动中交流,我们高一语文组还专门建立了一个QQ群,交流起来更加方便快捷,可以共享的资源也越来越丰富。我曾利用外出学习的机会花200多元购买了一套新课标备课软件,但这是一套个人版软件,有加密锁,无法共享,于是我花了近一周的时间将其中的资料全部导出成word文档,让组内教师每人拷贝了一份,老师们都笑着说要大力支持这种盗版行为。如今我们的QQ群已经吸引了其他年级语文老师的加入,队伍正在不断壮大。
    三是强调评价机制公正公开。
    我对组内教师备课活动的评议打分一贯坚持公正、严格、透明的原则,每次教研活动结束,我都坚持全组公开评议,现场打分,既充分肯定老师们的辛勤劳动,也绝不丧失原则,打人情分。有了好的制度才会有好的风气,有了好的风气才会有好的成果,这一点我体会颇深。

    二、紧跟学校教学改革步伐,整体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新学期伊始,学校进行了课时调整,添加了学科自习。实践证明,学科自习对于语文教学具有十分的要的意义。新课程理念要求语文学科要转变教学重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这就必须要有学生独立研究学习的时间作为保证。学科自习恰恰满足了这一要求,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钻研语文,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语文课外自学时间基本为零的局面,因此我认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是紧跟新课程理念的,在这次改革中,语文学科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学校改革为我们创造了条件,但如何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提升教学质量,仍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上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狠抓了两个环节:
    一是全力构建高效课堂。课时调整后,每节课由45分钟缩减为40分钟,每周三节学科自习严禁讲课,这就要求教师杜绝教学中的随意性,强调教学的有效性。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力求做到每节课任务明确,重难点突出,并在授课之前用电子白板向学生投放。教学过程的设计尽量去除繁复无效的环节,问题设计不仅要环环相扣,推动教学进程,更要能够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发学生提出新问题,开辟新思路,以此来实现新课程理念所要求的学生自主探究的全新学习方式。在习题的选编中我们坚持反复比照筛选,坚决杜绝无效的重复训练,先批改后讲评,让自习课和教学课真正形成呼应和互补,形成高效的语文课堂。
    二是严格统一教学进度。一个学科要想整体进步,步调一致,进度统一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组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每周都要通过集体备课、组内听课和不定期的听课抽查来确保各个班级教学进度的基本统一。由于各班课时安排的差异,统一进度有些难度,但我们力求确保两天之内各班进度必须同步,作文训练统一题目,统一评讲,优秀习作统一印发,这样一来更加便于探讨交流,教学当中发现问题也能及时拿出应对策略,这的确是学科成绩整体提升的重要保障。

    三、 依据语文学科特点,上好阅读课,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丰富学校多元校园文化。
    语文是一个注重感知、领悟和积累的学科,课外阅读对于语文学习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校领导深知此理,指示高一语文应加大阅读课的时间投入,并确保扎实有效。我们将每周语文自习的第一个小时和周日补课定为阅读课,指导学生阅读《中华活页文选》《语文周报》以及新课标要求阅读的《大卫科波菲尔》和《论语》等名著,并在每期的自助餐中编入论语注解和名家评点,引导学生走进名著,并进一步启发学生通过阅读名著体悟社会与生活。
    为了能使阅读课产生实效,我们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做笔记时我们强调学生轻摘抄,重评论,写出自己的体悟和思考。我们还把班上的学生分成十几个阅读小组,利用阅读课时间举行了若干次读书讨论会,让每个学生将自己的读书心得在组内讨论,小组长要做会议记录,并且要求每组推荐一则优秀心得在全班交流,会后[FS:PAGE]记录存档。由于形式新颖,充分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所以学生们热情很高,也闪现出了不少可贵的思想火花。有一位学生在读《长恨歌》后这样写道:“玄宗对贵妃的思念那么深,那么沉,沉到不该被一个帝王所拥有。也许一个帝王本不该拥有太多的情感,太多的牵绊,这样他们才能拥有最清醒的理智去看清这个世界,这究竟是他们的幸运,还是他们的不幸?”这段话颇具思辨色彩,也深刻展示出自主探究中学生思维的巨大潜力。我们还设想如果进行一段时间的积累,将这些读书心得筛选结集,也不失为探究性学习的有益成果,或许还能发挥一定作用。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将语文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高一上学期,我们以学习现当代诗歌单元为契机,举办了一次高一年级诗歌朗诵大赛,组内教师在本班筛选优秀选手参加角逐,由学生担任主持人,并邀请高二高三年纪语文教师担任评委。本次大赛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朗诵水平的学生,掀起了高一年级学诗诵诗的热潮。随后,我们又以学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契机,举办了高一年级书法绘画比赛,将优秀作品在化学实验室(3)展出,并邀请李校长为我们挥毫题写“志存高远”字幅,此次展览吸引了全校师生前来欣赏,反响热烈。上学期,我们还同高二高三年级一起参加了襄樊日报社举办的“隆中杯•爱我祖国,爱我家乡”征文大赛,经过初选,我校入围作品共80余篇,与四中、五中数量相当,不久前我作为此次大赛高中组和高职大学组评委之一对入围作品进行了再次评定,准备参加最终的评审会议。
    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对语文课堂教学起到了补充和促进作用,既点燃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又丰富了学校多元的校园文化,学生愿意学,书自然也就好教了。

    四、 加强对组内青年教师的帮助和培养。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一直是学校高度重视的工作,随着青年教师的不断增加和学校改革的不断深化,这项工作则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高一上学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帮助和培养:
    一是在集体备课的任务分配上采取搭配互补的原则。上学期我们组共有13位教师,按照老中青搭配的原则分为6个组,合作承担规定的教研备课任务,力求既让老教师发挥经验优势,又让年轻教师在备课实践中得到指导和锻炼。在合作当中,青年教师能够不断学习有经验的教师对教材的把控和处理,教学过程设计的思路与意图,同时也发挥了他们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等方面的长处,一举两得。
    二是切实保证青年教师有充足的机会听课学习。对于组内的青年教师,我们除了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了师徒结对,将师徒听课的工作落到实处之外,为了确保青年教师得到最大限度的帮助,我们还规定青年教师可以随意旁听组内所有教师讲课,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托拒绝,否则在教研活动记载中予以扣分。这种做法得到了青年教师的热烈欢迎,也得到了组内有经验教师的大力拥护。

    高一语文组在上学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不足之处还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的研究探索还处在初级阶段,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还远未达到学校改革的要求,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如何进一步将新课程改革探索与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深入结合,相互促进,我们依旧任重而道远。今天的汇报占用了各位宝贵的时间,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