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要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唯有抓住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才能提高化学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呢?这是摆在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和想法。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改革是实现高效化学课堂的出路。在新课程理念下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并不是要完全抛弃传统的课堂结构,而是要求教师对传统的课堂结构进行改进,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灵活地安排课堂教学,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合理调整,使课堂结构更合理、更科学。
1 精心备课,做到精讲又精练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精心备课,做到有备无患,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备课最重要的是两点:备学生和备教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应该是演员与观众的关系,而应该是导演与演员的关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作为演员的学生必须成为表演的主体;作为导演的教师应该通过主导性的指导、点播,浓缩课堂学习的过程,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但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必须做到启发性、点播性的讲授,做到点到为止;让学生充分去“演”去“练”,在充分的、有效的练的过程中进入“角色”、领悟知识、理解原理、发展能力。所以在上课前,教师必须准备好“剧本”。
三维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抓教学重点问题,则容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真正做到精讲,教师就必须精心设计上课要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竭力避免教学资源和时间的浪费。精讲到位了,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精练的问题。精练与及时反馈在课堂教学中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只讲不练,就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无法反馈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将大量的参考资料上的习题印给学生做,搞题海战术,这种无效的练不仅浪费学生的时间,而且消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了真正做到精练,笔者尝试使用“习题剪贴法”,即在详细研究教材内容(包括教材中的插图、实验活动与探究、讨论、资料、习题等)后,确定出重点和难点后,把几本参考书上有价值的题目剪贴到一张白纸上,整理成一份考卷。
相信这样做,不仅可以为学生节省写化学作业的时间,又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练习,大大提高化学课的教学效率。总之,精讲、精练、及时反馈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主动的练习中认真体会教师的讲,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2 激发兴趣,激活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人的活动能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才能学好。如在新授“开启化学之门”时,笔者安排“魔棒点灯”“空瓶升烟”等实验,把学生引入课堂,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索、求知欲。又如在教学“燃烧与灭火”时,笔者先做了这样的实验:将酒精溶液浸湿的手绢放在酒精灯上点燃,手绢燃烧,产生熊熊烈火,而手绢完好无损。学生觉得很奇怪,急于知道原因,学习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笔者再用收满O2的试管倒扣住放在50 ℃的温水中的白磷,一刹那,白磷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随即浓厚的白烟充满整个试管。学生看到水火相融的奇观,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利用CAI(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化学知识表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和规律,有利于创设更完善的化学实验情景,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化学的趣味性。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也是化学学科最具特征的思维方式。微观世界具有抽象性,教师可以通过CIA形象化地展现微粒模型、拟人画等方式,使学生建立起微观粒子行为的表象,尽可能将宏观与微观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认识和思考宏观的现象和变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注重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会学生学习必须重视方法的传授,即把学习的方法、思维的方法教给学生。为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学生学习方法的问题,采取的教学方法必须能促进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领悟和掌握,教法一定要为学法服务。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突出科学方法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果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所谓的“客观真理”,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单调刻板的说教,则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和个性的发展,使教学过程庸俗化、简单化,那必然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解放失去教育功能,导致素质教育的失败。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获取知识的方法有效的指导,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交流与合作等方法,利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去提炼相关化学信息,促使学生在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获取新知识、新思想,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
目前的教学偏重“双基”,但有些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双基”比较牢固,但成绩一直不理想。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就在于在抓“双基”的同时,忽略了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注重传授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而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能力,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也就是说,现在应从注入式教学观向培育式教学观改进。
4 改革课型,提高探究能力
改革课堂演示实验的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或让学生上台演示的形式,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不但能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而且让每一个人均有动手机会,均有探索实验的可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把“溶液的酸碱性”中的“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演示实验”改成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主动获取、归纳溶液的酸碱性的知识。而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实验让学生上台演示,在学生的演示中教师加以指导,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获取新知识。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让学生设计完成“自制酸碱指示剂”实验,让他们在实验中获取知识和技能。这样的课型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将常规的习题课设计成实验习题课,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针对学生学习中易于混淆的问题或含糊不清的认识,有的放矢地精选或设计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题目设计实验习题课。
课堂效率的构建,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开设赏识教育和创新教育,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