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肝沥胆 竭诚尽智,为把三中办成襄阳区域教育中心的核心学校而奋斗
[2012-10-11] 作者: 来源: 点击:37220

一、新形势、新起点、新目标

    1、全市的宏观形势
    襄阳正赶上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
    A、领导体制变化。升格成副省级领导直接管理的政治体制。这是经中央批准的,以往只有省会城市才具资格。
    B、区域地位凸显。省将我市定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原来只是口号,现在动真格的,而且要建成鄂、豫、川、陕、渝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
    C、城市建设快速膨胀。新建樊西新区、庞公新区、襄南新区、东津新区等六个新区。襄阳的发展有史以来是第三次大发展。第一次,刘表领荆州牧,把荆州治区迁到襄阳,拓展城市,把一个边塞小城一举演变为全国著名、具有影响力的中心城市,襄阳当时管理现在的荆州地区还包括湖南部分地区、两广边缘地区等。第二次是曹野领政时期,引人才,搞工业,襄阳由农业区域一跃而成为工业新城,这是划时代的变化。当时的口号是“工业学大庆,全省赶襄沙”,成为省域经济中心。第三次是由阮成发起,经田承忠、唐良智,到范锐平,城市发展全面提速,城区全面扩张,城建方兴未艾。市委的战略是要将襄阳建成集高新产业为龙头,汽车工业、商贸旅游、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新型的功能齐全、承载力较大的、特色鲜明的、跨省的中心城市。
    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口增多,产业集聚,高新技术涌进,人才辈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政治、经济的竞争力增强,人的幸福指数增高,教育的压力加大,发展机遇多多等。尤其是三中,将从笼中困兽变成下山猛虎。当此时机,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
    2、全市的教育形势
    A、幼教得到重视,将会加速健康发展。
    B、基础教育更加稳固,教育质量会越来越高,为高中更好更快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C、高中教育面临着重大的发展和重组。高中的重新布局是必然的,高中的优胜劣汰、重新改组、重划势力范围是必然的,优质高中越办越火是必然的。市教工委已报告市委、市政府,让三中随市委、市政府迁到东津新区,这是三中加快发展、再次华丽转身的重大机遇。人的一生有一次机遇足矣,单位有一次机遇是难能可贵的。又一次机遇的降临,我们只有感谢上苍,感谢领导,感谢时代。
    D、职业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职教的需求。而职教的发展,必将有的普教资源转向职教,实现市场调控下的分流。
    E、大学教育快速发展,形成规模气候。
    总之,三中发展的新形势已经来临,新起点已经昭示,新目标不容置疑,就是要把三中建成襄阳区域教育中心的核心学校。

二、新情况、新动向、新问题
    1、治庸问责的风暴不会一刮了之。我们绝不可以认为是一阵风,吹过去了。现在在高层刮,将逐步刮到中层、基层。抓治庸是抓到关键了。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干部水平高低、作风硬软、能力强弱,他决定了那个单位、那个部门、那个小天地的发展水平。一头猛狮带领的羊群绝对要战胜一头种羊带领的狮群。我们每个人不要抱着侥幸心理,说不定哪天就刮到你头上了。小学有篇课文叫“寒号鸟”。该鸟不愿筑巢,一刮风,就在那里喊明天就做窝。可第二天一暖和,又忘记了。如此三番,秋去冬来,寒号鸟被冻死了。我们有谁愿做寒号鸟?我校还没展开这项工作,因此,有的太平官还没有危机感。更何况我们这批干部按照新的干部管理体系,属聘任制干部,有聘期,不是终身制,有标准,有考核,不是随便可混的。之所以未动大家,是我的私心。我认为大家和我打江山,拼命流血,我不忍心拉下一个。可你们也要自尊,自重,自量,自醒啊。今后,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的。
    2、区域教育中心不是一句口号。它是行动纲领、是发展目标、是任务、是责任,也是骄傲。努力打造这个平台是要付出的。一旦建成这个平台,那是福在其中的。建成这个中心后可以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像衡水就达到这种状态,人家就是较大区域的教育中心。区域教育中心必然要有一批核心的学校;必然有一批专家型的有影响的教师队伍;必然有一批敢抓、善管、具有先进理念的管理队伍;必然有一批具有先进教育思想、先进教育技术的教育理论、教育方略、教育经验、教育成果。区域教育中心的确立,为我们三中招生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我们的影响范围将不再只是城区,而是109万平方公里的襄阳,而且可能是南阳、安康、衡阳。世界上有两大现象:人才向洼地迁移、向中心地带聚集。思想向外扩散,由中心向边缘地带推进。我们每个同志都要看准这个潮流,要勇做弄潮儿,不要被潮流甩到沙滩上去了。
    3、三中能走多远?市委、市政府期待我们走远,人们翘首盼望我们走远,三中人思考着我们怎样走远,但也有少数人在观望、甚至看水流舟的。尤其是我们的对手或潜在的对手,巴不得三中出问题、止步甚至倒退,他们不愿意看到三中走远。
三中能不能走远,能走多远?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要看三中自己能走多远,要看三中的班子能带领大家走多远,要看三中的干部能把这艘船划多远。船坏了,不能走远。舵手操作错了,船会触礁搁浅,也不能走远。水手不使劲划或不划,更不能走远。从外部环境来看,三中已有了走远的基础和势头。政府很关心,教育部门很欣赏,人民群众很期待,三中员工很努力、很盼望。谁不想有个光辉的未来?谁不想自己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学校发展了,每一位乐在其中啊!尽管我船到码头车到站,但仍然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带到山花烂漫时,我在丛中笑!”三中能走多远,必须时刻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要警钟长鸣!
    4、六镜看人生。一是用历史之镜看三中兴衰,看个人荣辱。黄炎培老先生说,一团体,一国家,兴也忽也,亡也忽也。千万不要陷入历史的泥潭,倾覆在历史的车辙之中,不能错过了历史的机遇。忘记昨天,做实今天,把握明天,铺路后天。二是用他人之镜看自己。他能我能否?他沉[FS:PAGE]我沉否?是见贤思齐、信心满满、弯道超越,还是信心不足、动力不够、破罐破摔?三是用望远镜看方向。要看学校发展方向,看个人发展方向,看专业发展方向,看科研发展方向。个人和团队是息息相关的,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于、置身于单位的发展,否则成无源之水。当然,现在社会是多样性的,公民的性格是张扬性的,每个人需要保持个性、特性,才能适应多样性的社会,才能在多样性社会中立足、发展。四是要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有些人,对别人的优点不以为然,总是说,他就那两把刷子,有啥子了不起,错!错也,我认为读书是学习,读人是更大的学习、更重要的学习。每一个人的闪光点都是个人学识、修养、磨炼、顿悟、发展、积累的精华。你读了他人这一点,就等于你磨砺了多年,就等于你奋斗了多少年。轻松的拿来你不干,反而去闭门造车?我认为,这样的人是天底下最傻的人。学了别人的东西,成为谋生的手段,于己有利也。五是要用显微镜看自身的弱点、缺点。古人云:“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用显微镜放大自己的弱点,是要清楚弱点之所在,是要清楚弱点之所存,是要清楚弱点之所成。放大弱点,引起警惕,才能引起重视,也才能寻求克敌之法宝。恨病吃药是常情、常态、常法。无病早防,有病早医,小病早治。我相信任何想健康长寿的人,应该取这种态度。反之,则延宕时日,错失良机,落成大患,铸成大错。六是要看凸凹镜。该镜是多角度观察问题,有助于借助此镜全面、全方位、全视角地观察自己。自鸣得意不行,一意孤行不行,一俊遮百丑不行,一无是处不行,狂妄自大更不行。用此镜,就是CT,就是核磁共振。愿大家多用此镜,常用此镜,切不可不屑一顾。
    综上所述,新情况、新动向、新问题,我们不能闭目塞听,也不能听之任之,要悉心研究,身体力行。只有发现问题的人,发现苗头的人,才可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才能在竞争中抢占先机,夺取胜利。我们永远不能跟在别人屁股后面,那只能闻臭,只能看屁股,找晦气。

三、新视野、新追求、新观念
    我们面临的是全新的襄阳,全新的教育,全新的发展形势。江郎才尽的故事告诉我们,尽管是神童,尽管创造了青春的故事,那只是过去,但他不能代表现在和将来。闭目塞听,不证明世界没有声音,世界没有灿烂。我们必须醒眼看世界,醒眼筹发展,筹未来。因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亦退。
    1、必须拓展视野。视野乃观察的深度、宽度、微度。深度乃看得远,要高瞻远瞩,低头拉车不行;宽度乃顾全面。事物的发展,因其普遍的联系性,我们不能不看,否则,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只知其伟岸,不知其渺小。只知其有利,不知其有害,这是不行的。要拓展视野,只有学习。要远离牌桌、酒桌,亲近书桌、办公桌。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科,我们个人都要拟定学习计划,走出去,请进来,尽天下先进教育资源为我所用,聘天下有名之教师为我师,千年修行,方可成仙,方可成就未来。学习的结果是知识积累,事理明了,视野开阔。须知,见多识广。我们的学习,不是漫无目的的学习,而是有选择的学习,分门别类的学习,轻重缓急的学习,刻苦钻研的学习。我们的专业学习,要掌握学科的现实状态,要了解学科的前沿知识,要了解竞争对手彼此知识拥有的状态,要把握高考的方向、变化、细节,应对之方略。我们的管理学习,要学习人类先进的管理知识,要剖析管理之现状,要了解本校本土之特性,要寻找偏方、单方、绝方、妙方,以创新管理、提高效率为目标,尽情地学习,深入地学习,刻苦地学习,卓有成效地学习,离开了学习,不可能开拓视野。行万里路是学习,那需要经费和时间,而读书学习则少花经费,少花时间。《文心雕龙》语:“寂然凝思,视通万里”。更何况,现在媒体这么发达,不需行万里路,就可能读万卷书。毛主席一生啃书,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伟人尚且如此,况我们平民百姓、小知识分子乎!
    2、必须要有新追求,日图一餐,夜图一眠,不是追求,那是自然本性,生理反映。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潮涨潮落,不进则退。无所追求,就会被社会淘汰,就是过苦日子、穷日子,过没有尊严的日子。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诸葛亮的名言:志当存高远。每一位干部都要确定追求的方向,追求的目标。人活一世,草生一秋,佛要争柱香,草要争颗露水珠。追求是现实的追求,不是梦境的追求。追求要脚踏实地,要一步一个台阶,不要成为空想社会主义者,不要成为幻想。三中的追求,在近期就是要向刘备一样,借荆州,取西蜀,占汉中,虎视北方,三足鼎立,成就霸业。我们现在扎根樊城、经营渔梁,蓄势待发,经略东津。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省级示范学校,成为襄阳区域教育中心的核心学校。
    管理者的追求,要追求创新。事物是发展的,革故鼎新是必然的。若不如此,只能停滞、倒退,甚至衰亡。创新则要创造适合当代特征、中国特色、三中现实的管理理念、方式、办法等,成为中国的蔡元培、张伯苓,成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唯如此,才能在教育管理中具有一席之地。有民族性、才有世界性。
    教师的追求,分层次,逐步推进。成为行家里手,是初级目标。成为襄阳的学科带头人,是中级目标。成为全国专家型人才,是高级目标。成为世界公认的专家、权威,是终极目标。我们要有信心。“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能!我很能!海尔的例子值得我们学习、效仿。海尔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三中光辉的未来,一定是可期待的。
    3、必须要有新观念。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这是不争的事实。观念改变,面貌全新。有一则故事讲赛马,不是比谁的马先到目标,而是比谁的马后到目标。若要按常规思维,常规办法,那比赛到何年何月。但观念一转,方法一变,则不一样。“换马”,你骑我的马,我骑你的马,各自把对方的马打的飞快,则自己的马就落在后面,比赛及时结束,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中国的落后,在改革开放新观念的指引下,成为当今之强国。三中旧观念的改变,使三中成为全市品牌学校。因此,把更新观念作为重点研究的领域,出更多成果,才能引领三中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要确立[FS:PAGE]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观念,不敢想就不可能敢干。敢想的领域虽然充满着艰辛,充斥着矛盾,但绝不是不可为,而解决了“为”的问题,就会石破天惊。古人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者,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海阔天作岸、山高我为峰。想当年,三中若不是“知不可为而为之”,哪有今天的大好局面,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二是要坚持和发扬不断创新的观念,三中成功得益于创新,三中的发展更离不开创新,鼎新革故、激浊扬清,才能永葆发展之青春。我们的管理尤其要创新。三中的教学工作活力四射,因为创新了机制体制,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极大发挥,而且愈战愈强。但相对于我们的干部管理机制、体制则相对滞后。有的干部思想解放,视野开阔,方法灵活,管理有方,激情四射,忘我工作,成绩优秀,硕果累累,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有的干部恪尽职守,踏踏实实,拼尽全力,乐岗爱岗,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有的干部,游戏人生,得到的东西不珍惜,若要丢掉乌纱帽又骂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开疆不拓土,混同于普通的老百姓,每月仍然拿着数百元上千元的岗位津贴,教师们很有意见,三中的干部类型,大家可以对照。我奉劝大家,太平官不要做了,也做不成了。唯有奋斗,才能价值,才活得有意义,才能在人们的心目中树起丰碑。
    三是要浓厚提携后进的观念。嫉贤妒能是中国人的劣根性。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们要改变这种传统观念,要形成勇当伯乐、愿当伯乐、当好伯乐的氛围。我们队伍不断状大,教育的快速发展、三中的不断进步需要大批的精英,而大批青年教师的参与,又增加了我们培训的任务。如何让年青的队伍茁壮成长,是我们前者、能者的责任和义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虱子顶不起一床被子等名言我们应该借鉴,我们的干部是优秀教师选拔上来的,我们有责任培养他们,引导他们,提携他们,不要武大郎开店,凡属矮子咱不用。我们要敞开胸怀欢迎他们,拥抱他们,我们要倾其所有,引导他们,指导他们,帮助他们;我们要甘当人梯,托起他们。家有黄金,邻居有秤。你这个干部做得好坏,教师们有评价。学校要建立制度、档案,把每位干部当伯乐,要布置任务,限定时限,达到标准,不能信马由缰,船头甩鼻涕,甩到哪儿是哪儿。
    四是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这不是新观念,这是老观念,但这是老观念的更新。就象“以人为本”,它并不是新观念,而是老观念,是在新形势下的活用、新用。艰苦奋斗这面旗帜永远不要丢,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上不会掉下林妹妹。创业之初要靠艰苦奋斗,创业之中也要靠艰苦奋斗,创业之成、创业之颠更要艰苦奋斗,贪图享受,只能是末路一条,死路一条。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岗位不停,奋斗不止。

    今年是龙年,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新高三已做了很好的铺垫,将彰显三中龙年之风采。我希望我的同仁,像龙一样,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永远成为教职员工的象征!三中将龙腾虎跃,三中将演绎龙的故事。愿大家元宵节快乐,家庭幸福,儿女成才,事业有成!

 

                                      2012-2-6